close

與秦檜賣國賊鬥爭到底的胡銓


作者華翰


 


【大紀元文化網】紀元1138年,遺臭萬年的南宋投降派、賣國賊秦檜等,決策向金乞和,準備又一次拍賣祖國河山。當時,樞密院有一位青年編修官,義憤滿腔,冒死上疏宋高宗皇帝,堅決反對和議,力主抗金,並請斬秦檜、孫近、王倫三人頭。疏如檄文,表達了人民的呼聲,民間將它刻版印刷,爭相傳佈。金人聞之喪膽,出「千金」重價購買,讀後為之變色,驚嘆:「南宋有人!」這個使金人聞之喪膽的年輕的編修官,就是南宋時代的愛國名臣胡銓。


南宋愛國名臣胡銓(1102-1180),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字邦衡,號譫庵。於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考中進士。金軍渡江時,他募集義軍,保衛里。後來,他到都 城臨安(今杭州)任樞密院(主管軍事機密、邊防等)編修官。


紀元1137(高宗紹興七年)春夏,南宋軍隊大敗劉豫傀儡政權的軍隊,金統治者廢掉劉豫,準備把豫、陝地區交還南宋,而要南宋向金稱臣。他們派遣了宋朝在金的使臣王倫,回朝誘降。其時,北宋的亡國之君徽宗,在金朝病死。高宗為要運回徽宗靈柩,指使宰相秦檜與參知政事孫近,決策議和。十月,金朝派使臣來宋「詔諭江南」,要高宗跪接詔書。這就明白表示,金要把宋當作屬國,宋朝接受和議就是投降。宋朝朝野主張抗戰的官民十分氣憤,堅決反對和議,掀起了一場反投降的熱潮。但一心追求妥協苟安的宋高宗,仍聽信秦檜邪言,準備接受金使提出的喪權辱國的全部議和條件。


在樞密院編修官任上的胡銓,立即寫成了《戊午上高宗封事》呈給皇帝,反對和議。 在這一篇著名的愛國奏章裡,胡銓先彈劾王倫,這個賣國賊,力圖使宋朝成為金國的附屬國,十惡不赦,應斬之以平民憤。奏章接著彈劾主持和議的宰相秦檜,指出他 罪惡纍纍,誤國殃民,奏章還露了參政知事孫近的醜行,他一味附和秦檜,而竊得副相職位,是一個「伴食中書」。奏章明白呼籲:秦檜、孫近都該斬首!而當時賣 國求榮的秦檜集團,乃是高宗的心腹,紅得發紫,有人巴結唯恐不及,胡銓卻「冒瀆天威」,「甘俟斧鉞」之刑,竟敢如此大膽上疏。


胡銓的奏稿,像一顆炮彈,擊中了投降派的要害,民怨沸騰。秦檜驚怒交加,於是貶謫胡銓為福州簽判(府署的幕僚)1139(紹興九年),秦檜代表高宗,拜受金朝「詔」書,接受和議。南宋皇帝向金國皇帝稱臣,把東自淮水流域、西至散關(今陝西寶雞縣南)以北的土地,奉送給金貴族,南宋年還要向金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三十五萬匹。這是史上屈辱的「紹興和議」。和議告成,投降派更加得勢,他們重提舊事 ,誣告胡銓的《封事》為妄言,把他削除名籍,取消原有職務,發送到昭州(今廣西平樂縣),令地方官編管(管制)1142(紹興十二年),胡銓又被押送到新州(今廣東 新興縣)予以管制。


1148(紹興十八年),胡銓在新州寫下了《好事近》這首憤激之詞。詞的開頭,曲折地表達了他對被貶謫的不滿,:「功名富貴,本來就不是我的本意,但為甚麼離別登上仕途呢?」這個問題,他在這首詞裡,雖沒有明確回答,但從他的《戊午上高宗封事》可以看出,他是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而出來奔走呼號的。詞的三、四兩句,表面上是寫家隱居生活的情趣,實則是,那生活雖然可取,而國家有難,又怎能不顧國家命運而歸隱呢?表示出,他在屢遭投降派打擊和迫害之後,仍始終不忘救國的決心。詞的最後兩句暗示:


「有豺狼當轍」,我欲駕車歸去還不行,我還要繼續奮力,和秦檜一夥鬥爭到底!


這首詞,更加激怒了秦檜投降派。秦檜把他進一貶謫到更加荒僻偏遠的海南島南部,交付給吉陽軍去管制。直至紹興二十五年(紀元1155)秦檜死去,胡銓才得遷回 地;紀元1162年,孝宗即位,胡銓才被起用,回到朝廷。此後他仍堅持抗金主張。符離之戰宋軍失敗後,孝宗求十四個朝臣的意見:能不能議和?唯獨胡銓一人,堅持 反對屈膝求和。


胡銓一生反對金人侵擾,反對宋高宗、秦檜等的投降賣國政策,百折不撓地要求恢復中原,他這種反抗侵略的精神,在我國愛國主義史冊上,寫下了堅忍不拔、光輝璀璨的一頁。


現將胡銓《好事近》詞一首,介紹如下:


富貴本無心,何事故輕別?


空使猿驚鶴怨,誤薜蘿秋月。


囊錐剛要出頭來,不道甚時節。


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


【意譯】


我本無心求富貴,為何輕離家


只因奸臣誤國,欲阻其賣國投降;


空使得山猿白鶴,怨我離去,


更誤了山林中那靜謐的風光。


正在披堅執,上書斥奸,


爭奈有心無力,被貶遭殃;


我不可以急流而退,自求安祥,


要捨身奮擊,繼續勇鬥豺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aanc 的頭像
    yaanc

    TOMI

    yaa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