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憶陳盛甫恩師和他的武學思想


( 中國傳統武術家 - 陳盛甫大師 )


 


今年,是陳盛甫先師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在先師近百年的一生中,苦學以修己,勤教以育人。他年最以為自豪的是,有弟子萬千人,桃李滿天下。用他的汗水和心血澆灌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


 


先師的一生經數朝,飽受滄桑。少時苦學深得儒家思想之精華,經歷晚清和民初,時中山先生倡揚國術救國,遂入上海首期體育高校—東亞體專,及精武館刻苦精研武術以圖報國。抗日初期,日寇侵入山東,先師與山東國館長竇來庚烈士帥眾抗日,幾乎全軍戰死,先生九死一生,為呼籲抗日奮筆成書,名為《痛定思》;該書記述了他們赴死的抗日過程更激發了當時處於抗日前線人民的抗日決心和勇氣。先生的愛國之心令人敬仰。


 


先師早期在青島教學,根據先師和他人對當時他教學事例的敍述,那時,先師即是傑出的教育家了;並在全國武術大賽中多次任職。五十年代初,先師移居山西太原,早期籌建杏花嶺體育場,建立體育基地;後到山西大學完善體育系,設武術專業;倡揚武術弘揚武德,任全國武術比賽總裁判長,山西省武術協會主席和全國武術協會副主席。


 


數十年中,先師雖然辛勤工作,不辭勞苦,卻也經風霜,幾經磨煉,他都能適時適度的堅持中華傳統武術的宗旨,承前後,以德育人,傳武以道。文革期間,雖然受到洪水猛獸般的巨大衝擊與迫害,他卻“以德報怨”,而且在那種風浪的衝擊下,業餘時間,從未停止他一生的義務:教武術,帶徒弟,以德育人,以大道無形的方式,讓任何有人能受益。


 


先師的一生以德育人,以道為航,以武為舵;他,就像一葉永不沉沒的輕舟,在任何驚濤駭浪中,不顛覆,不迷航!致使他功德厚載,無愧為斯世之師表!


 


追憶恩師,四十餘年前,在文革動盪中,先生也被蒙冤批鬥,失去自由。他在陋室隔離之中,對於我這卒然入室,求學武術的無知少年,卻毫不見外,平靜恬淡地論述孟子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然後他還詳細的回答了我提出的有關武術的問題。先生談吐之時,凝神定志,敍事倫理精闢深遠,蘊含高深的武功,卻宛然儒雅聖賢。我心中慶倖找到了明師。他告訴我,也告訴所有的學生習武的三個要點:一,有恒心;二,用心專一;三,刻苦努力。第二天早晨,我五點鐘到達小操場,先師就已經在那裏了。


 


從此,我便日日如此十數年承蒙先生教導,天和很多各種不同的“學生”一起跟著先生習武約二到三小時。在我看到先生教學育人的過程中,他所教人,從不要回報,不論身份,“無論華夷智愚,長幼妍媸,怨親善友,普同一等”。


 


先生在十年浩劫中,義務教人甚多,以致難以計數,但是,他是在什麼背景下做這些呢?他是在日到那知識份子改造的“農場”徒手去田野中挖野菜,餵養了幾十頭即將餓死的牲畜,把它們養得肥壯且繁衍甚多,而受到村民和幹部的稱讚。十年之中,輾轉變遷,備極艱辛,難以言表,但是我始終的感覺是:先生是實踐了聖人之言,“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直到文革過去,先生的冤案得到平反,職務恢復,得以發揮其道德和智慧,我都歷歷在目。而我這個小學生和目睹者,見證者,的收益是什麼呢?


 


先生的風範給我以發:我以中專一年尚未讀完的水準,苦學三年,晝夜不舍,考取了先生的武術研究生,畢業後在校任講師和副教授,出國後曾任美國三所大學武術和中醫教授,把先生傳授的武術再傳給海外同仁。並繼續邊教邊學讀完中醫碩士和東方醫學博士。九五年獲得世界盃武術冠軍,被NTDTV聘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評委主席。我的博士論文為《道德與養生》受邀到港臺和美國的多所大學,樂部學會和研究機構演講,深受歡迎。我的主題是中華傳統文化,道德和養生的關係。而中華文化的靈魂就是道德。中華的文化史,文明史,養生和醫學史,武術和藝術史都是道德的史,人類的道德下滑,最終會導致人類的毀滅,只有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和道德,才是真正的出路。


 


在我這點不足道的成功背後,有先生的一句話“以德報怨”,“教學相長”!在任何不平面前,修自己的德。在教學中,不斷的學習。 我在接觸任何武術界的大師和高手過程中,都可以和他們成為真誠的朋友和知音,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恩師,陳盛甫先生是我的榜樣。


 


   先生對各家武學,深知其長,倡揚而無忌;先生處人斷事,深具哲理,胸襟磊落;先生做人無欲無求,于國於家只為奉獻!今天,我可以從同學中,朋友中,和到場的一位貴賓中獲得盛甫先師的風範,並向各位良師益友致以深深的敬意!


 


 


   李有甫  四月二十四   二零一二年       於 洛杉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aanc 的頭像
    yaanc

    TOMI

    yaa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